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法國欲向歐洲盟國提供"核保護傘",恐怕沒那麼容易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歐洲的未來,不應該由美國俄羅斯決定。”據新華社3月6日報道,法國總統馬克龍5日在講話時表示,歐洲仍致力於維護與美國的伙伴關系,但必須加強自身在防務和安全事務上的獨立性。他已決定就法國歐洲盟國提供“核保護傘”的問題開啟戰略討論。


俄羅斯方面回應稱,“有人想回到拿破侖時代”。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6日強調,俄方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:法國更關心戰爭,更關心如何延續戰爭。

美國總統特朗普(专题)在多個重大外交場合強調,美國不願意過多介入歐洲事務,不願意繼續對歐洲安全作出堅定承諾,轉變了此前美國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。面對可能失去美國的“核保護傘”,馬克龍的提議一方面表明了歐洲自救的立場,另一方面也引發了更多現實層面的討論。


對於法國核保護的“歐洲盟國”的范圍定義、法國經濟實力能否支撐核武庫發展以及具體的細節操作等問題,法國仍面臨諸多的挑戰。

法國核武庫實力及策略僅能自衛

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,法國一直是歐洲“不信任”美國而呼吁發展核武自保的領軍國。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後,法國開始自主發展核威懾力量,保護國家“切身利益”。1966年,基於對美國的不信任和追求戰略自主,時任總統戴高樂從超級大國分離原則出發,提出了法國主權核威懾的概念。此後歷屆法國領導人都曾呼吁歐洲盟友,減少對美國的依賴。前總統密特朗曾聲稱,在核威懾的問題上,需要“歐洲學說(European doctrine)”。

目前,法國自主開發核武器,沒有加入北約核規劃小組,核戰略較為獨立,主要由總統規劃。然而法國的核威懾策略是防御性的,旨在通過展現能力、更有可信度的方式,威懾潛在的侵略者,並保護法國的切身利益,並沒有承諾為盟國提供保護,並禁止其在海外部署核武器。這一“自給自足”的政策意味著,其核武器庫保持在較低水平,只會在極端的自衛情況下才會使用,不適合用來與另一個擁核國家正面交戰。

英國脫歐後,歐盟國家只剩法國擁有核武器。法國目前共有290枚核彈頭,位居世界第四。其80%的核彈頭為部署在核動力潛艇上的彈道導彈,其余為遠程轟炸機攜帶的空射巡航導彈。相比之下,美國俄羅斯分別有超過5000枚核彈頭,英國美國技術的支持下,開發了約250枚。


路透社稱,法國每年花費約56億歐元(約合人民幣(专题)438億元)維護其核武器,並把年度國防預算的約15%用於實現核能力的現代化。若法國實現武器升級,將耗資巨大,需要在目前政府財政捉襟見肘的情況下,進行物流、運營等改革。路透社分析認為,法國可能需要10年時間,才能增加100枚核彈頭。

然而隨著當前美國政府在俄烏和平談判中把歐洲排除在外、要求北約成員國提升軍費開支占比,法國官員認為,一直以來“戰略自主”的觀點是正確的。法國民調機構Elabe研究所4日的民調顯示,在美國政策轉向、美烏兩國領導人此前在白宮發生激烈爭吵後,73%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已不再是法國盟友;76%的受訪者擔心軍事沖突會蔓延至烏克蘭邊境之外,其中64%的人擔心,沖突會外溢至法國邊境。


美國歐洲部署了核武器,並在全歐洲的軍事基地部署了數萬名士兵。從空中加油到核保護傘,美國提供了歐洲無法比擬的一些軍事能力。路透社分析稱,核威懾是北約第五條集體防御承諾中的重要內容,幾十年來一直得到美國政界人士的支持。但核武器是北約威懾戰略核心部分的承諾並不具有法律約束力。

法國國內與歐洲盟友意見不一

德國之聲在分析中寫道,馬克龍並沒有詳細解釋“延展法國核保護傘”的具體內容是什麼,法國的盟友會有許多問題,例如,“歐洲盟國”的范圍如何界定?法國的核武器是否能部署在德國等盟國,以及享受保護的盟國是否應在財政上參與擴建等。但核威懾力作為法國國家主權的一個重要支柱,巴黎很難將其控制權與別國分享。

法國最大反對黨、極右翼國民聯盟領導人勒龐表示,馬克龍正在“破壞法國的威懾模式”。保守派的共和黨高級議員沃基茲(Laurent Wauquiez)認為,“(馬克龍)不應(與歐洲)分享核按鈕。” 法國防長勒科爾尼在其社交媒體上發文稱,“核威懾是法國的,且將繼續如此。”

法國巴黎政治學院(Science Po)今年1月發布的一份民調顯示,56.5%的法國受訪者認為,不了解當前有關核武器的討論。另有約30%的受訪者表示,對於政府不征求意見就使用核武器保護國家,持中立態度。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    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,我來說幾句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4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.0015 秒